我只是想說,學齡前這段光陰可以快樂的“慢慢”學,不利用好可惜。
===
家裡二個寶貝,從3歲半接回來後,開始了在家教育的日子。
一開始由於不了解自家小孩的狀況(唉!這就是沒一起生活的壞處。)所以準備的上課內容也很好笑。(什麼! (驚 聽不懂1+1=2)
所以前幾個月媽媽都很挫折,我一直以為,教小孩很容易滴!(還以為小孩出生後基本知識都不用教。)
然後一步步往後退,從數量123開始教,用自己想的到的方式教,再不行就上網找資料教,有時一個小問題,要花我很多天來想。
我在家上什麼?
認字/數學/勞作/實驗/英文/點心/運動……只要我會,我通通教。(我也得承認,自己教比較省錢)
每樣方式各異,當然也不是在一天內通通擠進去。
“大部份”平日的早上我會上0.5~1小時的課,含一點點認字及一點點數學(甚至一開始一天只教一個字)。
英文呢? 媽媽自己的英文也沒很好,所以交給背景音樂來幫忙。
然後偶爾幾天的下午會有半小時的活動,像是勞作/實驗/點心之類。
勞作/實驗/點心儘量讓小孩動手,反正也沒想要做出多豪華的作品。(甚至很常失敗收場,因為我通常只在腦海裡預演。)
(媽媽也會累也有情緒,所以媽媽大部份的時間還是花在神遊及找資料,煮飯也煮的很簡單,打掃也沒很認真。)
(而且我也覺得一整天“加總”幫小朋友上個一個多小時的課不會很多啊!她們大部份時間還是在玩)
四歲後才開始一週2~3天帶去遠一點趴趴走。(想讓她們多接觸同齡的小孩)
===
我想說,我沒有要小孩什麼贏在起跑點,我也不會要求她們學一次就要會,我只是努力用我的方式在“陪”她們
而這一年多來,有幾點想要分享。
1、小孩真的學過就忘了,但總在許久時間後會給我們一些小驚喜。
2、這時的小孩真的像塊海綿,用看的、用聽的,都可以達到一定效果。
(EX:我通常會讓二小唸不同的短詩,但“在附近邊玩邊旁聽”的那個效果等同唸的那個。)
3、邊玩邊學效果超級好,最好還讓她們動手做更好。EX:學座標
4、先教通俗、常見的。EX:我覺得唸童詩/童謠比背唐詩好,因為更貼近小孩的心而且更常見。
5、不要要求“背起來”。(正確來說,短篇如唐詩,媽媽唸個幾次小孩就背起來了,但不複習很快就忘了。所以可以帶著唸,但不要浪費時間背)
6、英文的背景音樂效果要好幾月才會出現。(我播了好幾個月,從絕不開口到現在跟著很標準的唸,但不知道意思。或許有人說這樣效果不好,但我相信,等到真的要學習時,其熟悉度還是比完全沒學的人好的多。)
7、媽媽會的部份都自己教,再更進階的再請別人教。(EX:運動,初期最花時間了,為了省錢,會點基礎再去請老師上課會少噴點錢。)
====
以上,無意引起筆戰。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。
以後我也會把自己遇到的障礙及解決方法寫出來。(適合我家二小並不一定適合大眾,只是提供一個想法)
也好希望有人也分享喔!這類訊息真的超級少,圖書館都變成“我”的好朋友了。

PS:我也是有很多問題就是啦! 我自認是「愛碎碎唸」和「聽到哭聲就很容易暴走」,媽媽也很需要學習的。
(PETER都說“週期又來了”,每隔一陣子情緒都會down到谷底,需要PETER大師指點迷津。雖然PETER大師也很常出餿主意就是啦!)